过门 作者:priest
无所事事的徐西临大早起来突发奇想,自己炸了锅油饼,祸祸了半桶油,油饼其貌不扬,但刚出锅的时候口感尚可,徐西临想跟外婆献宝,这才发现都已经过了九点外婆还没起来。
他叫了几次门没开,就直接推门进去了,发现老太太已经悄无声息地闭了眼。
她的脸色是死人的青灰,头歪在边,肌肤松弛。
然而细看起来,又似乎是微笑的。
徐西临呆呆地在她床边了许久,抬头,正对上床头柜上外公年轻时的照片,他笑容温柔,五官俊朗,是个老式的美男子。
看外婆笑得那么开心,大概昨天晚上是外公亲自来接她的。
天地间羁旅客,离别三十余年,到头来,终有聚。
苏文婉女士享年七十八岁,无疾而终。
亲朋好友都来了,隔壁家每天在院里种葡萄和小西红柿的老大爷哭得跟丧偶似的,被他闻讯而来的孙女连哄带劝地糊弄走了。
宋连元怕徐西临自己应付不过来,推迟了南下的日期,在他家住了几天帮忙。
郑硕也来了,几年不见,郑硕见老。见面先郑重其事地跟徐西临道歉,说他想回国工作的安排直不顺利云云,徐西临听就明白,知道“工作”俩字就是用来推脱的,恐怕是他的新家庭有些问题。
不过他已经过了“仇视不负责任的爸爸”的年纪,徐西临客客气气地招待了郑硕,感觉跟他聊起来还颇为投机,将来或许还有用得着郑硕的地方。
夜深人静的时候,徐西临忍不住给窦寻发了封邮件,依然没有回音。
葬礼当天,祝小程特意回国,跪着给外婆念了段经,然而窦寻没跟她起。
徐西临暗自揉碎了心里的期盼和侥幸,上前跟干妈寒暄。然后他心里懂了,人间离别,原来并未比生与死的距离近少。
哪怕在现如今张机票能飞到天涯海角的时代,见不到的人,也依然是见不到。
可能直到这时,徐西临才真正接受了窦寻已经离开他的事实,他真像个反应迟钝的齿轮,三年才转轮,独自面对着自己清晰而绵长的痕迹。
至此,他终于孑然身。
其实窦寻压根没收到信,徐西临把不知道他去的是欧洲,根本不在美帝,在国内用的旧邮箱早弃置了,跟他那亲妈是早八百年就没联系了——不过那都是很后来的事了,窦寻有次为了查资料找自己个论坛账号才翻到了旧邮箱,翻到大半年前的邮件,当时如遭雷击,立刻把所有事都推了,连夜回国……可惜回来已经找不着徐西临了。
徐西临送走了外婆后做的第个决定,就是把他当年哭着闹着定要留下来的房子卖了。
那时候市里鲜少有他们家这种低密度住宅,从品质和地段综合来看,几乎是绝。
当时房价正疯,他房子出手很快,买家好像生怕他反悔,连价都没还。
徐西临转手又买了三套房——两套交通方便、八十平左右的小户型留着出租,每月租金比他那破工作的工资和奖金加在起还高两千。
老成听完差点哭了:“我刚被房东坑得找不着北,你就叛变革/命加入了那个组织!你真是亲同学啊!”
包租公徐西临除了两套租出去的房以外,还买了套地段稍微偏点的三居室自住。
他把自己的卧室、窦寻的卧室原封不动地搬了过去——装满糖纸的巧克力盒,满柜子充满学生特色的衬衫和牛仔裤,稚嫩搞笑、前言不搭后语的情书……样没落下。
剩下间屋子做书房,他把徐进女士的书房、外婆收藏的旧唱片都搬了过去。
徐西临把他的“新家”布置成了个巨大的纪念品,然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安抚好了抑郁得拔自己毛的灰鹦鹉,让它习惯了他们俩相依为命的日子——接着,他辞了工作,离开自己二十年没离开过的家乡,毫无留恋地跟宋连元南下。
☆、第54章 见鬼
徐西临跟着宋连元先去了南方,从长途货运公司做起,然而南下之途并不顺利。
他们初来乍到,人脉不通,有大帮同行冤家,后来业务又受淘宝物流挤压,直是勉强周转,举步维艰,刚开始大半年不赚钱,徐西临边累死累活,边靠房租活着,简直暗无天日。
后来考虑转行,他俩收了家看起来不错的小果汁厂,据说设备都是日本进口的,做的是纯天然无添加剂的纯果汁。
果汁厂看起来很美,接到手里才发现坑爹,因为“无添加”通常也意味着“保质期很短”和“味道不怎么样”,噱头再好看,运输、储存和市场都是问题。
废话——追求健康的谁整天没事买饮料喝?
后来果汁厂也要黄,投的钱都要打水漂,这回可是伤筋动骨,他们哥俩足足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为了这事睡不着觉,最困难的时候,他俩连租房的余钱都没了,天到晚蹲在果汁厂闹鬼的旧宿舍楼里泡方便面。
那年过年,他们俩没精力自己操持年夜饭,也不敢去外面奢侈,徐西临就在寒风呼啸中支了个小电磁炉,把速冻饺子下到涮锅里。
徐西临在水雾氤氲里对宋连元说:“没事,我手里还有两套房,实在不行卖了周转,没到穷途末路呢。”
宋连元不吭声,头次觉得成功是“时也命也运也”,蹉跎了年,他有点灰心。
后来徐西临带着几个人,熬了十天的通宵做了份方案,把那破果汁厂包装了番,然后发挥三寸不烂之舌,忽悠了家日本食品厂家当了接盘侠——不是说果汁厂设备是从日本进口的吗?
正好,再卖给他们,原汤化原食了。
货运公司黄了,果汁厂也折价也出手了。
两次尝试全都惨淡收场,但在此期间,徐西临懒得做饭时候常去附近农大蹭饭吃,来二去,他拐来了几个农大的研究生,组了个小小的班底,伙人轰轰烈烈地下了乡,去村里包荒山了。
那时候电商已经有了,但还没有发烧,“互联网加”的概念还没有家喻户晓,徐西临肚子维生素的失败经验,全都淋漓尽致地物尽其用在了新的事业里。
他们俩以最近的大城市为依托,注册了个公司,叫“乡里”,开始试高端有机食品原材料冷链的水,这回,时运终于眷顾了没有放弃的人,那两年正赶上“有机食品热”,广大中产阶级经历创造了种种致癌谣言,又纷纷加入了“健康饮食”教这个全新的迷信组织,“乡里”意外地赶上了时髦。
他们俩困苦时,几乎有要就此发家的意思。
在全员乐极的日子,徐西临边听灰鹦鹉练习绕口令,边跟宋连元说:“咱们准备准备吧,过阵子准有麻烦,你看看年前